推进融媒体时代副刊转型
2020-11-11 15:10    来源:中国记协网    点击:

  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副刊,正经历着一场震古烁今的深刻巨变。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历史进程中,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抓手,有助于新时代副刊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副刊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晚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的生动实践中,努力推动报纸副刊向全媒体副刊转型,积极探索新时代副刊一体化发展的新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 推进报纸副刊向全媒体副刊转型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副刊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加强版面和稿件的政治引领作用,历来是副刊编辑的神圣职责。

  创刊于1953年的西安晚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努力办一张有文化品位的高格调主流报纸。在60多年的办报实践中,报社历来重视副刊工作,认为副刊是一面人文之镜,能折射出报纸所蕴含的文化光辉。一代代副刊编辑自觉担负认识时代、引领生活的重任,用一篇篇生动具体的作品,传递对时代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追求,启迪、唤醒读者精神上的力量,激励他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为8.17亿"1。这说明,"读屏"大有取代"读报"之势!受众在哪里,副刊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作为党媒的副刊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拥有话语权,需要扬长避短地借助新媒体的巨大力量,让作品在更大范围传播,争取更大范围用户的喜爱。副刊编辑应走出报纸版面的小天地,站到全媒体传播的大舞台上,用心、用情、用力,完成好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媒体融合的生动实践,为推进副刊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从需求侧来看,受众对融合型副刊作品的需求较大。但现实中,融合型副刊人才普遍缺乏;从供给侧来看,副刊的内容呈现和素材获取方式虽然变化较大,但副刊稿件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副刊对社会大局的认知没有变,副刊的新闻底色也没有变。要解决这些"变"和"没有变",需要我们推动报纸副刊向全媒体副刊转型。

  西安晚报副刊的做法是: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编辑和部门的能动性,综合调动、利用报社内外各种资源,积极推进报纸副刊向全媒体副刊转型,把那些反映新时代精神、展现新生活风采、能够引起受众广泛共鸣的优秀文字稿件,不断转化成适合全媒体发布的多元产品。从2015年启动副刊供给侧改革以来,我们使出浑身解数,热情拥抱全媒体,现已初步形成了"报纸版面首发、编辑双微推广、部门公号展示、社内端口扩散、社外盟友帮转"的全媒体副刊五级传播体系。读者来稿除在版面首发外,还在编辑微博、微信优化推广,在部门"终南文苑"头条号互动展示,在报社18个新媒体端口,以及50多个合作盟友公号上,进行第N次传播,努力让党媒副刊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西安晚报全媒体副刊矩阵抱团出发,"副刊+"的新模式显示了巨大的效应。很多副刊作者反映,这种"一次投稿、N次转发"的扩散模式,实现了报纸和端口的优势互补,既保留了作品被印成铅字的庄严感,又能让作品在虚拟空间加厚、变长,有利于扩大作者和作品的影响力版图。已连办四届的青年散文大赛来稿数量,见证了全媒体副刊与日俱增的影响力:2015年办首届大赛时,仅有"报纸版面发表、编辑双微推介"两种粗放传播手段,收到国内来稿3000多篇;到2018年,随着赛事影响力的提升和全媒体副刊矩阵的完备,第四届大赛收到海内外来稿15600多篇,一些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得主也踊跃投稿。

  作为一种跨界、跨媒的全新组合,全媒体副刊依靠矩阵的力量,通过副刊+网络、副刊+端口、副刊+大数据等全新模式,让副刊与世界重新连接,让作品从一隅的纸端走向全球化端口,让受众在"读屏"中产生兴奋,并获得春风化雨的文化滋养。这既是新时代副刊一条全新的起跑线,也是新时代副刊一次坚定的再前进。

  二、 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是做好当前副刊工作的重要抓手

  "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2显然,早期报纸由新闻和评论两大部分组成。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出版了附刊"清闲报",报纸从此有了副刊这个新成员。从诞生之日起,副刊就是正刊新闻更高级的延伸和更细腻的补充,一直发挥着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副刊。一百多年来,中国报纸副刊始终与时代的前进密切相连。在近年的媒体融合实践中,副刊从业者的生态结构和人才结构不断扩大。除报纸副刊编辑、校对、排版人员等传统的副刊从业者外,图文设计者、音频视频再造者、新媒体后台大数据技术人员以及发掘副刊作品价值的文创者等新生力量,已历史性地进入副刊大家庭。传统从业者和新生力量,缔结成为荣辱与共的副刊命运共同体。

  捕捉富有新时代精神气质的事迹,塑造有新时代生命追求的英雄,继续坚守地方特色文化,用最优秀的作品讴歌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副刊必须挑起的时代重任。要圆满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副刊人不断自觉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代副刊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对于推动宣传思想战线在政治上强起来、工作上强起来,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凝聚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新时代副刊从业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自觉以增强"四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抓手,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素质的大提升。

  上接天线,用扎实的脚力抵达文化的深度。增强脚力,就是提高政治站位,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真话。副刊从业者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围绕中心、重大事件或热点报道,把握好时度效,以新闻性为主导、兼顾文艺性和知识性,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唯美性。

  从2017年开始,西安晚报在"西安地理"版开设"走进大秦岭"专栏,刊发那些徒步探访秦岭峪口,记录山民口述和作者见闻,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字,讴歌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贬斥破坏生态的丑恶行为。2018年夏秋两季,国家对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进行集中整治。有读者评价,秦岭违建这一痼疾被除,媒体先期报道功不可没。

  下通地气,用敏锐的眼力感知时代的温度。增强眼力,就是提升洞察力、判断力,只有眼光敏锐、眼界开阔,才能提高对党情、国情、民情的观察分析水平,做到胸中有大义。

  在连续举办的四届青年散文大赛中,我们积极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观,每届都组织参赛者实地采风,以提升青年散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与辨别力,寻找鲜活的素材和生动的细节,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2018年9月,我们组织40名青年散文作者前往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和路遥故居采风。在梁家河,大家在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铁社和裁缝铺、知青窑洞等处,认真捕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时的点点滴滴;在路遥故居,青年散文家们记录了路遥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改革开放40年来的100位改革先锋,路遥名列其中。因有接地气的先期采风,所以能快速推出多篇缅怀路遥的副刊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受众多元的阅读体验。

  脑洞大开,用激荡的脑力丰富作品的宽度。增强脑力,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磨炼思想、把握方向,切实提高副刊从业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副刊要对时代的命题作出理解、消化,甚至超越。换言之,副刊要回应时代的关切,要走在时代的思想前沿。

  增强脑力,要求副刊工作者在融媒实践中齐心协力,不断自我革命、自我丰富,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通过新的表达,引导受众对生活、对生命、对时代的思考。没有脑力和思想含量的作品,好比那流行的"鸡汤文字",绝对不会长久。

  在一次文化沙龙中,笔者"将副刊精品当成IP开发"的建议,得到影视公司的认可。2018年5月8日,中国首部散文电影《风吹吧麦浪》在西安开机。该片根据作家红孩的《望长安》和《风吹麦浪》改编,其中《望长安》首发于西安晚报。在不久的将来,该片将在全国院线与观众见面。试水"副刊+IP"的积极探索,为全媒体副刊的再前进提供了新经验。从2016年9月3日起,西安晚报每周推出四个整版的"悦读周刊"。在编辑实践中,"诗简"版编辑开动智慧,先约评论家点评优秀诗作,后请朗诵者制成音频,将二维码印在版面上。这种"副刊+二维码"的有益尝试,成为副刊作品传播的新亮点,得到了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好评。

  日积月累,用真切的笔力展现精神的厚度。增强笔力,就是增强作品的话语表现力。笔力是脚力、眼力、脑力的综合体现。只有通过漫长的日积月累,才可能具备好的笔力,做到笔下有乾坤。

  2016年4月26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病逝。1965年3月8日,陈忠实的文学处女作《夜走流沙沟》在西安晚报发表。成名后,他动情地说:副刊"给喜欢文学的作者一个平台",其意义在于让许多基层作者"真正走出来"。4在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晚报几代副刊人与他产生了亲人般的深厚友谊。鉴于当时很多缅怀文章集中在作家题书名、作序等方面,报社领导提议,晚报应刊发一篇能体现陈老师全面成就的文章。接受任务后,想起20多年交往中的往事,笔者将缅怀之情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在2016年5月6日整版刊发的报告文学《一股气·一座峰·一个人》中,三次发出"当我们在怀念陈忠实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的诘问,同时给出了"我们在怀念致力摆脱贫困追逐梦想的那一股气""我们在怀念著述经典《白鹿原》构建的那一座峰"和"我们在怀念情系文学未来品德高洁的那一个人"的答案。作品见报后,被数百家媒体转发,一时成为"霸屏"的爆款。有网友留言表示,"很多年没有读到这么感人的文章了","含着热泪读完后,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作品对陈老师的三个评价,与2016年6月6日中国作协铁凝主席在陈忠实的创作道路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一致。

  新时代加速了报纸副刊向全媒体的转型,新时代亟待用新表达来弘扬新风尚,展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厚度。这是新时代的深情召唤,是受众的殷切期盼,也是融媒的现实需要。广大副刊从业者之所以满怀希望地劳动,为的是"迎来被创造之光照亮的那一刻"5,使作品更具感染人、感动人的艺术魅力。

  三、办好"四全媒体"是推进副刊一体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6

  学习落实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具体到副刊工作而言,就是要办好全程副刊、全息副刊、全员副刊、全效副刊。

  全程副刊指在创意、策划、组稿、改稿、发表,以及融媒体平台优化发布、跟进互动、后期提升等整个流程中,副刊工作者要全程参与、全链条跟踪,用五星级店小二服务精神,增强受众的浸入感,提升参与感。全息副刊指充分运用文字、线条、色彩、图片、声音、视频等技术元素,以及H5、VR、AR等新表达手段,对作品进行立体式传播,以满足副刊受众日益增长的全息多维感官体验需求。全员副刊指副刊工作者在全员协同、群策群力的同时,还要借助体系外网民和自媒体的力量,做好人与技术的融通。全效副刊则是指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好更快地实现副刊全媒体化传播,进一步提升副刊的时度效。

  对标"四全副刊"的新要求,传统副刊人会出现"本领恐慌"。媒体融合,人是基础和关键。要应对这种"恐慌",副刊工作者需要加速提升融媒体素养,在流程优化中学习、掌握新本领,早日成为敢担当、善作为的专家型、技术型副刊人才,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受众阅读需求,引领好新时代的审美风尚。

  坚持一体化发展,是全媒体副刊的前进方向。建构全媒体副刊的内容创新和传播机制,党媒必须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完善和优化全媒体副刊传播层级,掌握运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技术,打通作品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壁垒,从深度、广度、高度、力度上加速融媒进程,继续发挥一体化的效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结语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广大副刊从业者历史地成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者、记录者、传播者。要传播好这一无比丰富的历史性时刻,广大副刊工作者要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中高扬主旋律,在推进全媒体副刊一体化发展中共弹协奏曲,在倾力办好"四全副刊"中合奏交响乐,推进新时代副刊高质量的发展和壮大,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注释

  1李政葳: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光明日报2019年3月1日。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版。

  3黄坤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求是》2019年第1期。

  4铁凝:《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求是》2019年第1期。

  5职茵:《半世纪·一份晚报·一位作家》,西安晚报2016年5月6日。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人民日报2019年1月26日。

相关热词搜索:注册制改革“对表”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扎实有效开展新

上一篇:《一粒盐的诉说》
下一篇:副刊抗疫融媒“大合唱”的探索与实践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