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因唐代属蔺州而得名,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20个乡镇,共39个社区、246个行政村,户籍87.7万人,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待遇县。古蔺是一片红色热土,红军长征在古蔺转战54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实现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决定性转折,伟大长征精神在蔺州大地世代传承。
红色文化引来八方游客
红军转战古蔺期间,踏遍了古蔺的山山水水,留下珍贵的红色基因宝库。为此,当地专门成立了调查组,深入红军到过的每一个点、每一户人家详细考证,确定红军转战的足迹踏遍了古蔺全部乡镇和街道。调查组还走访75岁至95岁知情人153人、其他知情人86人,择重调查了遗址遗迹300余处,比较翔实地厘清了军委纵队及各军团在古蔺的转战行军路线,绘制了更为具体的《红军长征转战古蔺路线图》,形成了《古蔺图说长征》《古蔺红军故事叙长征》等图文成果。在此前四川省社科联主办的“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古蔺是红军转战时间最久、转战路线最长、转战地域最广的县。深入的调查考证和权威的专家论证,为古蔺县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和丰富资源基础。
红军“三进三出”古蔺,打响了“四渡赤水”战役,进行了“二郎滩背水战”“太平渡阻击战”等20多场战斗,800多名蔺州儿女踊跃参军、奔赴前线,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送粮送米、保障后方。红军转战古蔺期间的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经由当地文旅系统广泛搜集和系统整理后,编撰成《画说四渡赤水》《赤水河北岸的斗争》等,并通过开设“红军故事天天讲”等栏目,传播红色文化、讲述红色历史,吸引各方游客前来追寻“红色印记”。
伟大长征精神是红军转战古蔺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古蔺通过隆重举行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邀请专家研讨等形式,弘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凝聚起老区人民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把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
为加大红色产品开发,讲好红军在古蔺的故事,古蔺县于1958年开始大量征集各类可移动革命文物,并在古蔺县太平古镇建设了纪念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专题馆。至今,该馆先后历经4次改扩建与更名,现有馆藏革命文物3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12件(套),集中反映了红军“四渡赤水”的过程。
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2008年国家首批实施免费开放的纪念馆。2013年,为进一步充实景区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游客体验,古蔺县投资600万元新建了毛泽东纪念馆、机要室专馆、战地黄花纪念馆3座专题馆;2014年,该县又投资1100万元,对太平渡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陈列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数据显示,自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参观者30余万人次。
除此之外,当地以太平红色古镇为主教学点,在二郎、双沙、茅溪、黄荆4个红色革命遗址设立现场教学点,建设“1+4”体系的“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着力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干部学院已挂牌办学,先后举办党史党性暨红色传承教育培训班300多期、培训2万余人次。
古蔺县发挥红色旅游引领作用,统筹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资源。当地已专门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旅游发展推进组,设立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着力把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古蔺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红色热土,也是一方生态田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黄荆老林、天地宝洞、大黑洞、古郎景区等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四渡赤水”战役中,太平古镇渡口是二渡、四渡的主要渡口,是“太平阻击战”的主战场,形成特色山地古镇与红色圣地融为一体的优质旅游资源。直至现在,太平古镇仍留存了大量红军生活、战斗的遗迹,先后被评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色生态也是古蔺一大特色旅游资源。古蔺是丹霞和喀斯特两大地貌奇观的聚合地。位于古蔺北部的黄荆老林属典型丹霞地貌,面积4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集瀑布群落、原始林海、高山湖泊、丹霞绝壁、云海佛光、乡土风情于一体;位于古蔺中南部的赤水河沿线喀斯特地貌,存在不少资源品级高、开发潜力大的溶洞、天坑、峡谷组合群。
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富集,汉、苗、彝、回等26个民族风情既融会贯通,又各具特色,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相互融合,秀美的山水与浓郁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
如今,这块红色热土上的人民在长征精神引领下,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按照“农旅富民”发展战略,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