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购的桂花冬酿酒到了,这种酒精度只有两三度的甜酒,本只是苏州人冬季的小乐趣。大约冬至之后,苏州市民会携了容器去酒店打冬酿酒。出了苏州地面,便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品妙物。网络发达了,身在千里之外,听说苏州还有冬酿酒,好奇也罢、馋嘴也罢,要买来尝尝。
这个时代,距离早已不是问题。无论多远的人都似乎是你的邻人,无论多遥远的东西,愿意花钱,似乎都能唾手而得。然而,距离也还是无法完全消磨。无论一个博物馆在网上炒得多热,要想一睹真容仍需舟车劳顿,现场参观。即便很多博物馆推出网上展厅,可以呈现展厅全景,也达不到现场观展的效果。苏州博物馆在网上人气一直很高,要想领略它的风采,只能到苏州提前预约门票,老老实实排队进场,不能像买冬酿酒,可以送货上门。
苏博是初代网红,已经和苏州各大名园林并列为苏州必去的景点。客观而言,不少到苏博参观的游客就是拿它当成一个园林去看待、去欣赏。
苏博引起各界关注,从2006年新馆开馆始。关注点就在于苏博新馆的建筑太吸引人,与以往的博物馆有太多不同。如果说苏博之前的博物馆大多按照欧式博物馆固有的模式加入一定中国元素,苏博的设计则大量借鉴苏州园林建筑,再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对设计者而言,他在苏博所为正与他在1980年代对待卢浮宫的方式截然相反。当年,他在卢浮宫前竖起一座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本身产生巨大的间离感。而苏博的设计则要尽量融入周边环境,和周边的拙政园等融为一体。对这个最善于运用新型材料、擅长现代性表达的设计者,萌生这样的想法或许是对过去的建筑理念的反思。他曾说过,当年他利用清代皇家园林遗址设计香山饭店,对原有建筑元素和周边环境考虑不够。但更可能是接下设计苏博的工作时,勾惹起他对苏州老家和园林生活的怀念,园林的种种之于他实在太过熟悉。始建于元代、在苏州园林中鼻祖级的狮子林,就曾经是他家族的产业。
不用说这么多,大家也知道苏博新馆设计者是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1990年代后期,苏州政府就有请贝聿铭设计苏博新馆的想法,2002年,85岁的贝聿铭正式接下设计任务,2006年新馆落成开放。有新馆必有旧馆,苏博旧馆就在新馆旁边。1960年,以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馆址的苏州博物馆开馆,这是苏博的开始。忠王府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府邸,也是现存最完整的太平天国建筑,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新馆早已落成,忠王府仍是苏博的一部分,忠王府的建筑彩画还是苏博的特色。
苏博落成之后,引领了国内博物馆设计风格的一次大变化,许多建筑独特的博物馆在全国各地落成。到这样的博物馆打卡,也成了一种潮流。对于有些本身积淀不深、藏品有限的博物馆,建筑成了招牌。这种打卡文化也反作用于鼻祖级的苏州博物馆。但苏博显然不只有建筑,还有展览和展览承载的苏州文化。
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也是有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吴国在这里建都,吴王阖闾从这里北上与诸侯争雄,成为类春秋五霸之一。永嘉南渡以来,中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明清两代苏州成了最出状元的地方。吴门风雅成了一个固定说法。这种风雅和仕进传统的维系,又有赖于苏州经济,苏熟天下足的农业和高度发展的手工业,都告诉我们苏州一直是最发达和富庶的地方。
在这种环境之下,苏州涌现出众多艺术家,“明四家”“吴门画派”“清初四王”,这些占领明清艺术高地的人物,或是苏州人或在苏州生活。加上苏作家具、刺绣、各种工艺品制作技艺和精妙的园林,苏州的文化活动,构成了半部明清艺术史和多半本明清绘画史。
苏博的展览也以这部分内容为主。但苏州虽然名家辈出,可在封建时代最上乘的作品最终流向皇家。文徵明、唐伯虎是苏州人,苏博收藏他们的作品却不如故宫鸿富。清朝灭亡,宫中流散的文物,许多又到了当时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上海博物馆也成了收藏重镇。这使作为出处而没成为最重要聚处的苏博,在展示苏州的艺术时,侧重通过文房和工艺美术品,呈现文人日常状态,并与他们的创造相互印证,再加上苏博馆舍本身体现的苏州园林感觉,以期完整展示士人生活图景,让观众对中国传统中最雅致部分有所体会。苏博展览设计也与馆舍设计同样巧妙。
苏州博物馆除新馆和忠王府,还包括“顾氏过云楼”。过云楼是清代顾文彬和其后代的藏书楼。顾氏一门收藏大量珍贵书画作品和古籍图书。其收藏被称为“江南第一家”。顾文彬却用苏轼“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之意为藏书楼命名,亦可见顾文彬的豁达。顾氏身后又历经数代,所藏文物图书部分捐献国家,部分近年屡次现身拍卖场,成就诸多传奇故事。参观完过云楼,或许会对人与物的关系有所思。而与我则感慨能在博物馆看到如此多文物珍品之不易。
苏博有一座堪称经典的馆舍,又不只有一座网红馆舍,更有文人风雅、有春秋兵火、有太平天国往事、有2000余年繁荣沧桑和在历史中登场的各色人物的命运。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