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这个历史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打开方式”,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故宫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艺术之美,进而感悟故宫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满载挑战和收获的2020年即将走到尾声。在岁末年终之际,人民网文娱部推出“文艺星开讲”年终特别策划——“收获2020”,邀请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聆听他们这一年的感悟与心声,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时光,感受文化赋予的精神力量。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从“庭院深深”的皇家禁地,到时下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故宫在不断开拓进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站在600年的历史节点上,故宫今后又将以怎样的崭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了社会瞩目的焦点。
人民网文娱: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请您介绍一下庆祝活动的主要亮点。
王旭东:今年,故宫博物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逐步升温、适度把控、选准重点、着力宣传、隆重热烈、简朴务实”的原则,举办了“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召开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拍摄一系列影视作品、表彰一大批优秀故宫人,从而实现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参与感和文化获得感,提升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活动虽有所调整,但也精彩纷呈。以展览为例,今年推出的两个重点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与“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通过“宫城一体”“有容乃大”“生生不息”3个部分,充分展现了故宫建成的历史与内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包容,让观众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因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批“苏轼爱好者”。展览通过空间和色彩的引导,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两个展览累计接待近103万观众来院参观。
在学术活动上,“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10月12日开幕,汇聚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尼泊尔等国家的200位明清史界专家学者以提供论文或视频发言的方式参会,收集论文160余篇,成为历年来关于明清史研究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明清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此外,《清宫图典》《紫禁城建筑之道》《董其昌书画全集》等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版。
故宫追求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融合新的创意元素,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需要挖掘自身的文化价值,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从多元视角展示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同时,还要以包容的态度,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把故宫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
人民网文娱:故宫博物院提出的“四个故宫”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和进展?
王旭东:2019年,故宫博物院提出了“四个故宫”建设体系,即“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这为故宫人明确了努力方向与发展愿景。“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要确保“四个故宫”的平衡发展。
在“四个故宫”建设体系中,“平安故宫”是最为基础和首要的任务。2013年启动的“平安故宫”工程是建立在“故宫整体修缮保护工程”成功实践基础上的一个更为宏观的保护工程体系,旨在进一步解决故宫存在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隐患、基础设施隐患、观众安全隐患等重大安全问题,同时明确了北院区建设、地库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项目、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七个子项目。
通过“平安故宫”建设,可以更好地落实“保护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科技和管理的手段,真实完整地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也标志着从“完整故宫”保护出发的故宫保护理念进入成熟阶段。
开展保护工作的同时,故宫也一直以学术立命,全面挖掘人文精神和多元价值。对于“学术故宫”的建设,近年来故宫的学术团队不仅致力于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学术研究,也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故宫的文化内涵。
“数字故宫”则是对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和永续传承至关重要。近年来,故宫强化了文物、古建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利用工作,并强化数字展示工作,上线“数字文物库”,对外公布了5.2万余件(套)文物高清图片,线下开设了数字展馆,推出了数字体验展览,今年还建成了“云游故宫”全媒体平台。
以公众需求为根本,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建设“活力故宫”,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追求。近年来,我们通过挖掘文物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活动、文创产品、影视乃至戏剧作品等,让文物的价值活起来。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故宫人的活力,以更加开放的胸怀调动社会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研究阐释并传承故宫的文化价值。全社会的参与,才能让故宫真正活起来。
人民网文娱:今年,故宫开展了多场直播活动,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以后是否还有类似的规划?
王旭东:技术的发展使得博物馆能够打破传统的开放模式,拓宽传播途径,实现更加广泛的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播。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打开方式”,以满足大部分无法到故宫“亲身体验”的观众的参观需求。同时,与更多人分享故宫的点滴,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不同季节故宫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艺术之美。
人民网文娱: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故宫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旭东: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应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除了保护好、传承好故宫的文化遗产,还要探寻多元文化的国际化表达,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做到与国际社会同频,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人民网文娱: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故宫下一步有哪些发展规划?
王旭东:故宫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让600岁的故宫活起来,是故宫人的职责所在。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四个故宫”建设体系,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全体故宫人将坚定不移地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学术研究作为核心任务,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增强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力,做好故宫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今后,我们也将进一步利用现代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来支撑保护、研究和文化传承传播工作,将以更加亲近观众的方式,办好优质展览,拓展网络传播通道,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活动。让公众全方位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