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花木兰住进福建土楼?古装影视剧历史错误应否被容忍?
2019-07-26 16:12    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

 

孝庄太后在生前便自称孝庄、貂蝉在东汉末年演唱宋诗、爱女被称为“手上的掌上明珠”……观看古装剧时,细心的观众总能发现这类历史或常识错误:无论是前些年风行一时的历史正剧,还是近年来全民狂追的古装网剧。古装剧是否应容许这类错误,也成为网友一直以来津津乐道的话题。

  近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首款预告片的发布,再次掀起这一话题的讨论高潮。在该预告片中,生活在北朝时代的花木兰及其家族,却住进了疑似福建土楼的建筑中,这一时空错乱与文化错位,令许多期待这部电影的网友大跌眼镜……

  奇闻 北方人花木兰住进福建土楼?

  据报道,美国迪士尼公司日前在官方微博发布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首款预告片。一些眼尖的网友发现,在该预告片中,花木兰及其族人居然居住在疑似福建土楼的建筑中。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史学界一般认为福建土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与花木兰所处年代相距甚远。

  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被世代传颂吟唱至今。然而,关于花木兰的身世问题却众说纷纭。史学界通过对《木兰辞》的创作年代及其内容进行考证,认为花木兰所处时代大约在南北朝之北魏时期。《木兰辞》中有“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一句,因此无论如何,花木兰是北方人无疑。

  不过,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晋城古堡与福建土楼有相似之处,而晋城古堡所在地山西正是北魏统治的核心区域,那么迪士尼预告片中的花木兰祖居建筑是否为北方的晋城古堡?然而,进一步查阅即可得知,晋城古堡修建于明末清初,也不可能出现在花木兰生活的时代。

  现象 古装剧中历史错误屡见不鲜

  其实,不独国外关于中国古代的影视剧会犯历史错误,国产古装剧中的类似现象亦是屡见不鲜。

  比如,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有网友指出其中错误。剧中男主角李必一出场便声称“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然而据史载,叶法善卒于公元720年,而剧中李必的历史原型李泌则生于公元722年,两人绝不可能有师徒关系。不过,该剧既以“李必”之名代替李泌,且其剧情多半为虚构,这一人物便“有权利”以半虚构状态呈现,对于上述问题也不应过于苛责。

  但对于前段时间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剧中出现的诸多雷人病句,则令人不禁啼笑皆非。例如“手上的掌上明珠”、“独个儿一个人”、“听过一些耳闻”,这恐怕就应归咎于编创人员的粗心大意与粗制滥造了。

  除了古装剧,一些旨在重现历史的纪录片也会犯类似错误。从事文字工作的叶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观看纪录片《激变玄武门》时发现,唐高祖李渊竟坐在一张明代款式的木椅上,于是她便在微博上吐槽此事。该纪录片导演刘元则在其微博下回复称,片中木椅确实为明代式样,“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唐代椅子的复刻版”。

  对于刘元导演的回复,叶女士十分意外且感动,但对于片中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她仍然表示不能理解。“可以接受一部以小鲜肉为主要卖点的唐代电视剧里出现写着宋词的屏风,但一部口碑极佳的纪录片里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实在令人颇感痛心”。

  观察 这些错误古装剧中经常出现

  在古装剧中,一部分历史错误纯系偶然,而另有一些则十分常见,甚至可称为古装剧的“通病”。

  比如称谓。在黄晓明版《神雕侠侣》中,郭靖谈及当朝皇帝时曾说“理宗皇帝乃是个无道昏君”;在历史大片《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则多次自称“我孝庄”。其实理宗为庙号、孝庄为谥号,皆为人死后才获得的名号。

  再如货币。在许多古装剧中,似乎不分朝代,人们都以银子作为通行货币。其实在元、明以前,中国通行的货币是铜钱,白银作为贵金属非常罕见。直到元明时期,白银才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涌入中国,逐渐成为通行货币。

  最后还有诗词误用。一些古装剧为了凸显文化韵味,会令剧中人物演唱或朗诵诗词,但因未留意剧中人物生平与诗词写作时代,因而产生时间错乱。比如《新三国》中,貂蝉就曾演唱过一首南宋诗人华岳的诗作《奇见》。

  分析 影视剧还原历史难度更大

  至于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知名导演宋迪告诉记者,影视剧还原历史本就比其他艺术形式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比如同样是一把椅子,小说可以将其形象交给读者去“脑补”,而影视作品则必须尽量保证其符合时代特征。此外,影视作品的画面是流动性的,相当于成千上万张生活画卷,再严谨的古装剧也很难保证不出纰漏。

  纪录片《激变玄武门》的导演刘元也在回复叶女士的微博中解释,因该片拍摄经费有限,许多道具与场景都只能将就,因此只好将出现明代木椅的画面调暗,且只给唐高祖李渊近景镜头。

  广州大学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顺教授认为,近二十年来中国影视产业狂飙突进,影视产业规模逐渐庞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热钱投资,整个行业难免泥沙俱下,影视作品良莠不齐。部分匆忙进入的从业人员传统文化知识有限,又不用心研读历史、体验生活,从而生产出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产品。

  此外,近年来明清题材古装剧被大举开发,但对于秦汉甚至先秦这类历史更为久远的题材,从业人员更难把握,错误也往往比拍摄明清题材时更多。但也不排除部分移花接木或张冠李戴系有意为之,以制造槽点与话题,达成娱乐目的或营销目的,但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无异于饮鸩止渴。

  争鸣 古装剧历史错误应否被容忍?

  对于古装剧中种种错误,是持宽容态度还是批判态度,网友们意见不一,专家学者所见也有不同。

  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认为,古装影视剧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正剧,以尊重历史为前提;一种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古装剧,其实质是一种消费导向的工业产品。正如所有产品都有高端与低档之分,我们也应该允许“娱乐历史剧”与“严肃历史剧”同时存在。对于观众而言,则可以选择用脚投票。

  广州大学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孔令顺教授则认为,古装剧中频现错误,会对部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并造成历史虚无主义等价值观混乱。另一方面,部分粗制滥造的古装剧通过多渠道传播,还会带来国际传播障碍,令国外观众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产生误解或形成刻板印象。

  孔令顺教授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与规范,给予政策性引导,至于采取何种手段去规范更有效则是可以摸索和探讨的。良好的市场生态确实需要丰富的产品,但必须有底线,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正如餐厅可以提供没有营养的食品,但绝不应该提供有毒有害的食品。

  羊城晚报记者 谢杨柳

相关热词搜索:新疆近五百万农牧民住进抗震安居房 中国人能不能讲好花木兰故事?

上一篇:全球创新指数 中国排名再升
下一篇:王国维的早期教育思想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