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流量艺人”带动流量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老“流量艺人”们没有立得住的作品,终究难逃被市场冲下瀑布的命运。漫画/琚理
对于曾经风光的“流量艺人”来说,即将过去的这个夏天挺煎熬。杨洋领衔的《武动乾坤》,集齐了“大IP”和“小鲜肉”,还有正剧导演张黎操刀,可开播之后收视表现极为惨淡,口碑也不怎么样,豆瓣评分仅为4.8。被称为鹿晗和关晓彤定情之作的《甜蜜暴击》,更是被调侃为“暴击了观众”,收视和口碑双双扑街。靠“流量艺人”带动流量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大IP+流量卡司=低口碑、高收视”这样简单粗暴的模式,却一直在影视圈内畅行无阻。
“流量女王”杨幂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2016年杨幂主演的职场剧《亲爱的翻译官》创造了当年全国年度电视剧收视冠军,而2017年她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在视频网站点击量超过500亿。但没有谁可以永远收割流量,今年杨幂的势头明显呈减势,开年与黄子韬共同主演的《谈判官》豆瓣评分只有3.4,在视频网站整体播放量只有120亿左右;刚收官的《扶摇》,原本被认为可能会冲击“年度剧王”,但豆瓣评分仅为4.8,视频网站的播放数据相比去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有巨大差距。
市场对“流量艺人”浇下的一盆冷水,有点一锅端的味道——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都不见了。最令“流量艺人”和制作方害怕的是,往常即使是烂剧,依靠明星效应还能带起话题,明星死忠粉和观众之间的骂战往往也能成为吸睛点,可这一“绝招”如今也不灵了。
从作为人气晴雨表的综艺节目中,也可看出端倪。曾几何时,“流量艺人”的影响力从广为流传的一个“PPT四大神兽”故事就可以看出来——节目在招商引资环节中,只要PPT上标明“鹿晗、吴亦凡、李易峰、陈伟霆”四位之一在洽谈之中,招商都会格外顺利。但是如今的节目招商,慢慢变得更为强调节目的模式和类型,因为大家开始发现,受欢迎的节目和是否有“流量艺人”并无必然联系。相反,花大价钱邀请“流量艺人”,会挤占制作费用,致使节目品质无法保证。腾讯发布的《2017娱乐白皮书》显示,以《奔跑吧》《二十四小时》《挑战者联盟》为代表的依靠“流量艺人”支撑的节目,在收视上大幅缩水,最高下降33.7%。
事实上,一切都不是偶然,“流量艺人”业务能力低下,堪称影视界不可回避的痛。曾有人统计,2015-2017年主演的电视剧豆瓣评分全部低于6分的艺人,张艺兴、鹿晗等都赫然在列,拿下100%的烂片率。正因为对“流量艺人”的演技没有期待,所以当观众看到张艺兴在最近上映的电影《一出好戏》中,展现出从一开始本色出演的“小绵羊”到后期黑化的表演层次时,会冠以“全片最大亮点”这样的溢美之词。
和业务差相比,更差的其实是态度。去年的一档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导师章子怡常把对表演的敬畏心挂在嘴上,可见很多演员对表演的“不敬畏”有多严重。这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轧戏,不少“流量艺人”在每个剧组和拍摄场地驻留时间极短,因为有大量商业广告、综艺节目要接。去年饱受诟病的“抠像剧”《孤芳不自赏》,两位主演同时在片场时间太短,制作方不得不使用大量抠图以“救急”,最终自然也逃不过观众的口水。
从当下影视圈发展态势而言,“流量艺人”正在被重新定义。最近红起来的“流量艺人”多以实力派为主,关键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有作品、有演技,才有源源不断的话题。去年的《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分别捧红了潘粤明和秦昊,这是优质作品流量转移到演员本身的典型。《我的前半生》爆红的同时,雷佳音也成为了流量担当,“前夫哥”的丧萌形象深入人心,再加之《和平饭店》《超时空同居》的巩固,圈粉也成为必然。近期,秦岚、聂远等也凭借《延禧攻略》翻红。而当年的“初代流量”们也在努力转型,李易峰通过主演类型片《动物世界》,以7.3的豆瓣评分逆转了许多观众对自己不会演戏的印象。
其实,“流量”一词本无褒贬,在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的影视圈,能够获得流量是艺人能力与魅力的一种体现。但“流量”从来没有固定值,热度只是一时。艺人拥有流量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将其巩固并保持下去,才是长久之计。当下的影视圈,正面临拨乱反正的拐点,从“流量为王”“IP为王”,逐渐回归到“内容为王”,就像那句最朴素的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