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影片《战狼2》口碑票房“双丰收”;中国出版加快走出去步伐,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近年来,我国文艺创作精益求精,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品佳作频现 影视市场日益繁荣
2017年,电影票房559亿元;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电视剧生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去年达到310部、1.3万集……这些数据生动说明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
凭借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2017年夏天上映的影片《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引起国内外评论界关注,这部“现象级”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新力量的不断成长壮大。2017年的电视荧幕同样精彩纷呈,《我的前半生》《白鹿原》《风筝》等多部电视剧热播。
这些作品可谓我国文化市场转型升级、文化新业态有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为341.81万户,其中,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企业数量增速为41.0%,在各行业企业增速中位居前列。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出版走出去步伐加快
作家周梅森创作的反腐题材小说《人民的名义》去年出版以来,累计发行超150万册,海外版权已累计输出1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代表作。
2017年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家展商,展开广泛交流合作,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262项,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图书吸引了国外出版方的关注:新世界出版社的《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实现8个语种的海外版权输出、贾平凹的小说《高兴》英文版纸质书和电子书由亚马逊同步发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出版企业在海外设立各类分支机构400多家,与7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出版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走出去海外布局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国内出版单位与海外出版机构共同策划选题、翻译出版、开发市场,立体化走出去模式初步形成。
人民天舟(北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屠呦呦传》(阿语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法语版)、《中国传统节日》(阿语版)等40余种外文图书,还多次亮相卡萨布兰卡书展、阿布扎比书展、新西兰读书文化节等国际性和地区性书展,举办了一系列推广活动,有效推动我国优秀出版物在海外的出版与销售。此外,随着《鬼吹灯》《锦衣夜行》《全职高手》等多部网络文学“出海”,数字阅读核心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助力中国出版走出去,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借力现代表达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迅速走红各大视频网站,每集5分钟,形象易懂的表达方式、充满人文情怀的解说词,让静默的文物“唱”出了响亮的中国好声音。
近年来,像这样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并不鲜见——《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综艺、纪录片不断取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借力先进技术,创新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将巾帼英雄冼夫人的传奇故事、鹿回头的美丽传说等浓缩于60分钟内,用先进的声光电手段和舞台机械等打破艺术门类界限……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三亚千古情》演出,如今已成为三亚旅游的一项特色体验项目。目前,宋城演艺在全国推出了《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等“千古情”系列演出,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
去年底,采用3D技术等比例复制的云冈石窟3号窟在青岛亮相,这是青岛出版集团完成《云冈石窟全集》首次纸质出版后,联合云冈石窟研究院和多家高校等探索以VR、3D打印等先进技术形式复制而成,今年还将到日本举办相关展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