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中共党代会都是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共的重要窗口。据二十大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本次党代会共有报名采访的外国记者约750名,其中港澳台记者约150名。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对未来中国发展前景的规划更是备受关注,必将对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为全世界树立典范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近十年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且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完善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更加显著的贡献;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向22个国家派出24支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承诺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援助,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截至今年9月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重大积极贡献。中国领导人向全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为维护多边主义和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这十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最令人瞩目的世界重大事件之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奇迹,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现行贫困标准下,2013年至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不仅在中国消除了贫困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激增近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82%;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是全球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中国过去10年的发展理念和取得的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惠及全世界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普遍期待有着巨大韧性和潜力的中国经济继续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是美国的3倍以上。由于利率上升和能源成本上涨导致发达国家2023年经济注定放缓,中国则成为一个相对的亮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增长4.4%,尽管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但IMF预计其增长率仅为1%,而欧元区的增长率将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
中国已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不断放大,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推进。目前,中国涉及全球供应链的产值高达约3.4万亿美元,远远领先于美国(1.8万亿美元)和德国(1.4万亿美元)。计算机、电信、冶金、汽车、运输等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已占全球贸易额的50%左右,而中国独占供应的6%至27%。德国安联贸易公司的一项研究覆盖了35个主要出口国的6338种产品,以评估美国和欧盟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美国有674种产品对外依赖严重,其中有276种由中国供货。此外,这些产品占到了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一半,占到美国总进口额的10%。目前,在全球198个国家中,中国是其中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二十大对未来规划将深刻影响全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将继续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早日实现,为全球发展提供了清晰方案,对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已经是对21世纪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共二十大作出的决策将影响全世界。此次,中共二十大将对中国新时代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描绘,将全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世界各国期待中共二十大为中国未来发展规划蓝图,为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深信中共二十大的中国发展路线图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为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促进世界繁荣进步。
中国共生(智库)国际研究院 执行院长、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