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进过名牌大学,没有过硬的学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各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在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中,一群身怀绝技的“国宝级”技工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些地区,即使是普通技能岗位也有很大缺口。
为落实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国工匠”盼来了政策春风。
盼尊重,技术人才呼唤荣誉感
“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大体上为20%,高技能人才为6%,都是比较低的。”这是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透露的一组数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高技能人才占比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数据显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比高达40%—50%。
对比悬殊的数字背后是迫切的现实需求。“目前,就业市场上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都在1.5—2,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汤涛说。最早从珠三角、长三角传出的“技工荒”,如今已经蔓延至全国,成为不少企业主挥之不去的心病。
究其原因,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难脱干系。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
“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电视节目中,哈雷戴维森工厂的一位装配工自豪地告诉儿子。“我们中国的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一位看过《大国工匠》的网友曾如是感慨。
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领军人才肩负着工业强国梦,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正基于此,此次《意见》围绕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环节,提出增强技术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激发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在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支持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待遇,强化评价、使用和激励工作,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对于高技能领军人才,《意见》还明确提出加强服务保障,提高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等。
“这些问题需要统筹研究、综合施策、长期努力。”汤涛说,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的推出,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摆在一个重要位置,抓住了技术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待遇,人才是资本不是成本
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
“技术工人是企业的财富,提高待遇会激发其创造性和创新性,以及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在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总工程师刘化国看来,人才是资本而不是成本,真正的人才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成本。
“文件意在明确一个导向,即技能激励导向,通过综合施策来解决技工短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对此,汤涛表示,这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意见》中重点突出了“高精尖缺”导向,提出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而且着重指出“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对于企业来讲,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会进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开办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技能领军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成长互相融合的活动场所,这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不仅体现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尊重,也为不少企业带来了福利。
在北京奔驰汽车公司,作为汽车装调首席技师的赵郁就被誉为公司的“一块宝”。他对公司引进生产的所有车型性能了如指掌,并且能对故障做到快速诊断、迅速排除,练就了一身听声辨车的绝技。以赵郁名字命名的“赵郁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立足攻克技术难关,还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北京奔驰培养技能人才的“梦工厂”。
解难题,破“技工荒”需多管齐下
30多年来, 高凤林做着同样一件事——为火箭焊“心脏”。
现为中国火箭研究院工会副主席的他一直从事发动机喷管焊接,我国大型火箭最关键的焊接工序都是由他来完成。“高技能人才在我国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当中,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阎京华如是评价。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实现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更有赖于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只有吸引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加入到产业升级转型中,方可筑牢“中国制造”的基石。
“一个没有多元化技能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体,也不可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难题。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建议,解决“技工荒”,首先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建立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及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同时要抓好职业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结合各地优势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改革现有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制定规则,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有效解决技术工人发展的“天花板”问题。
“再就是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应着眼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李守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