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4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病虫绿色防控推进落实会上了解到,自2017年金华《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成为浙江省地方标准、并被列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向全国推广应用以来,已创建示范区88个、示范面积8。43万亩、辐射推广面积40。5万亩。
目前,核心示范基地天敌增加10-100倍,化学农药用量减少85%以上,基地生产稻米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稻米价格翻了一番,以生态工程为核心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已初步构建。
示范加技术
生态“底色”变“绿色”
“自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推广应用以来,水稻产量一直保持高产稳产。”婺城区金华寺平稻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2006年起,市农业局就在汤溪镇寺平村杨林畈建立千亩“水稻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示范基地”。
“为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自主集成创新,我们采取本地团队和国内外专家产学研相结合,在示范基地先行先试。”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累计实施国际、国家级合作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召开8个国际国家级研讨会和现场交流会,40余位国际专家学者、500余位国内领导和专家前来考察调研指导。
要想生态“底色”变为绿色,核心技术的探索至关重要。金华以农业措施为基础,选用抗性品种,提倡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以提高水稻抗逆能力。绿色防控技术是提升自然生态控害能力的关键,为此,金华采用诱虫植物香根草诱杀、保育天敌、释放寄生蜂、种养结合等技术尽可能恢复构建农田生态系统。针对病虫害暴发性、突发性、流行性等特点,选用符合绿色防控要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应急防控。2017年,共减少化学农药用量71。1吨,稻田生态系统得到不断优化。
集要素保障
发展“短效”成“长效”
“通过基地示范和引导宣传,农民已逐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绿色农业理念,一改以往见虫治虫、见病治病的习惯。”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要长效推广应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平台、人才和政策保障缺一不可。
近年来,金华先后启动省级、国家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区域站建设以及金华市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为不断提升应用技术研究集成能力,先后与国际水稻所、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中国水稻所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研究,成立金华市植物保护站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国内外专家12位。2015年起,探索开发建设金华植保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病虫监测防控二个智能化终端,努力使其真正成为连接科研机构、农业生产主体、社会化服务主体、病虫监测防控智能化终端的桥梁和纽带。
在此基础上,金华又专门设立病虫绿色防控财政专项,制定《金华市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工作方案》,积极依托示范区创建,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和美丽田园建设,深度融合绿色防控与产业。
接下来,金华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为引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使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践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理念,着力实施“绿色农业富民行动”,努力实现产业更高效、产品更安全、环境更绿色,全力打造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