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
2022-03-04 11:4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点击:

 

 2021年,是中国出版界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的一年。

  “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是中国出版集团麾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20多家出版机构的优秀作品。在海内外读者的心中,这些出版物一直享有盛誉,代表着我国文化和学术的创作高峰,在出版界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近日,《靠山》《最早的中国》《万里走单骑》《西南联大求学日记》《黄宾虹年谱长编》《许渊冲百岁自述》《苏东坡全集》《藏在建筑里的世界史(全12册)》《从南极看世界》《瓦猫》《一把刀,千个字》等53种出版物,荣获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好书”美誉。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畅谈感受:“2021年真是出版界的一个大年,大社丰富厚重,小社冲劲很足,好书如云似潮,令人目不暇接。”

  “从中国出版集团入选的‘中国好书月榜’和‘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的情况看,2021年入选的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是我们集团最好的一年。”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欣喜地说。

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

《苏东坡全集》书影

  “为抢救性采访感到欣慰”

  《靠山》,是作家铁流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浓缩了1921至1949年间,全国各地老百姓英勇支前的史述。

  让铁流颇费心思的是,《靠山》反映的是过往历史,对年轻的读者来说,遥远而又陌生,怎样让这部作品被今天的读者所接受?“创作时,我本着要写得好看、接地气的原则,避免高大上和空洞的说教。努力从人性、人物内心世界着手,着眼于细节,力争用文学的语言来叙述真实的故事。”

  在《靠山》中有一段小故事,讲到“二战”时著名的战地记者、前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西蒙诺夫(1915—1979)1949年10月访问中国时,对以少胜多的淮海战役感到惊奇,特地提出要到主战场徐州进行实地考察。当听说那时有543万民工为解放军搭建起一条条强大的补给线时,他大为感叹:“这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真正的人民战争!”

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

《靠山》书影

  陈毅元帅也曾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这些年,铁流一直以著名作家柳青为榜样。在他看来,虚构的东西远没有现实生活精彩,也没有那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更震撼人心。

  “一部作品的细节,是靠双脚丈量出来的。生活是作家创作的养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像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创作《靠山》使铁流更深刻地体会到:“我采访到的那些烽火年代的亲历者,大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有些老人,在我采访完不久再去看他(她)时,已经化作田野上的一座坟冢。在难过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抢救性采访感到欣慰。”

  为了创作《靠山》,铁流从2007年3月开始搜集资料,长达13年,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和陕北等地,走访战争年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他们的后人上千人,积累资料数亿字,采访笔记达上千万字,很多史料、情节和场面都是首次披露。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抢救性史料价值的报告文学”。

  在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好书”中,还有中华书局的《苏东坡全集》、华文出版社的《许渊冲百岁自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万里走单骑》、中译出版社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荣宝斋出版社的《黄宾虹年谱长编》等,这些图书也都是抢救史料的佳作。

  其中,《西南联大求学日记》,是许渊冲先生在1938至1943年期间的日记合集,记述了他早年从师问道、读书交友乃至思想成长的轨迹,以及与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钱锺书、吴宓、杨振宁等师长同窗的交往,也是唯一公开发表的西南联大学生日记,有着宝贵的史料价值。

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书影

  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万里走单骑》,也是一本日记的汇集,是单霁翔先生在9个省份、12个文化遗产地的见闻和随想,他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找和守望中华文化根脉的故事。

  《文汇报》高级记者江胜信把集结史料形容为“打捞”:“这样一种打捞,更多体现的是出版人情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此类好书,这不仅是对作者的肯定,也是今人对后世的一种担当。”

  “从考古发掘到公众写作”

  学术图书,历来是中国出版集团一个重要的出版方向。将学术专著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好书”的一大突出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在1999—2019年间担任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从事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他是公众考古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多年来致力于普及型知识读物的写作,把考古发掘成果大众化,已出版《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均由三联书店出版,同属“解读早期中国”系列,完美呈现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史。

  许宏对自己创作的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二里头,本是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一个普通村庄的名字。和中国千千万万个村落名一样,它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就在它的身后,在绿油油的麦田下,隐藏着三千多年前华夏民族一段辉煌的历史,这段历史也被其后人遗忘了三千多年,直到60多年前进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视野,从此跻身于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殿堂。我们也由此知道,在数千年华夏史前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这里产生了最早的‘中国’。”

  “在当前众多的考古类图书中,‘解读早期中国’这个系列的出版过程,是许宏与三联书店从考古发掘到公众写作的共同努力的过程,我们见证了他从一个专业的考古学家,成为一个面向大众的考古学家。”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介绍说。

  在2021年的“中国出版集团好书”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所著的《我的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也是读者喜欢的一本大众读物,作者将丝绸之路东西文明的交会情况,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将各种文物和故事串起来,有图有文,十分灵动。

  中国图书学会评论副会长杨平认为:“这类考古普及图书的品质很好,是中国出版集团一个亮点,可以成为以后出书的一个重要导向。”

  “传达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

  在“中国出版集团好书”中,原创作品占80%以上。其中,现代教育出版社的《藏在建筑里的世界史》和天天出版社的《从南极看世界》是引进版的科普图书,读来同样引人入胜。

  《藏在建筑里的世界史》,以建筑为核心线索,分别从艺术、科技、文学、地理、宗教等多方面展现文明史的进程。作者既有知名的历史学家、博物学家、语言学家,也有博物馆馆长、铁路公司高管、教师、作家和画家,他们共同研讨和创作,历时20多年编纂完成了这套系列丛书。“从公元前3000年一直讲到19世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全面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堪称一部小而精的世界历史、建筑史的简版百科全书。”现代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春霞介绍。

  书中的1000多张细节放大图,100余幅的大型剖面图,可以帮助读者多维度直观感受文明进程的全景。当我们翻到有关文艺复兴的内文一页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位于佛罗伦萨的一个雕刻作坊,雕刻家多纳泰罗和他的助手正在创作。这幅精美的图上,还注明了历史上几次航海线路,包括人们熟知的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和达·伽马驾船通往印度的航线,一目了然。

  《从南极看世界》在2020年获得德国最高等级的德意志青少年文学奖,评委会对《从南极看世界》的评价是:“这是一本超乎寻常的科普书,完美糅合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尤其是更注重向孩子们传达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这本科普书的作者大卫·伯姆并非科学家或作家,而是捷克的一位现代艺术家。2017年,他带着两个儿子和朋友们一起去南极旅游,从此深深迷上了南极。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完全沉浸在南极世界中,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关于南极的信息,最终创作出了《从南极看世界》。

  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介绍说,“我们在做《从南极看世界》的时候,发现作者有意识将哲学、历史和科学融合在书中”。例如书的一开篇,作者就提出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下面”是哪一面?北半球的人习惯说南极在地球的“下面”,针对这种思维惯性,作者启发孩子们:“下和上,近和远——总是相对而言的,这取决于我们站在哪里看问题。”

  优秀外版图书的引进,不但丰富和补充了国内图书市场,而且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通过引进《从南极看世界》,张昀韬有了新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缺少这类好书?是因为我们的作者没有到过南极吗?不是。我们的科学家和作家去过南极的并不少,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谁创作出这种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科普好书,出版界需要往这个方面再努力。”

  (本文图片均为中国出版集团提供)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4日 09版)

责编:田媛 ]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节日生活与文化记忆 抖音电商将推出“全民好书计划” 人民网评:这个补充安排丰富了“一国两制”实 网络文学:丰富世界网络文学创造

上一篇:当好文艺交流“排头兵”
下一篇:惊艳!当中国舞遇上冰与雪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