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高效传递已成为诸多产业提效升级的“卡脖子”问题,如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安全性问题、高集成芯片算力充分释放问题、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小型核电模块高效发电问题、航天器高可靠性问题等。
目前主流热解决方案围绕高导热材料、泵驱动流体回路或热管等传热技术。山东格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研的全周期相变强化(ATP)技术,是以强化换热为基本思路,以汽泡成核理论、汽泡动力学理论为底层原理,以改性相变工质与温差驱动自循环两相流体回路设计为核心的高效被动传热技术,在系统热阻、传热能力、传热距离、均温性等技术指标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助力产业升级。
公开信息显示,格熵热能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功率、高热流密度传热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公司,作为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招商引资企业,已纳入东营市上市重点储备企业名录及垦利区重点项目清单,是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代表企业。
全资子公司上海格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在上海市闵行区航天城,具备宇航级槽道热管和环路热管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成为航天器热控分系统组件研制生产领域的生力军。
格熵热能组建了一支由硕士、博士组成的资深高级工程师与研究员开发团队,以及囊括车、钳、焊等工种的全高级技师工艺团队。配备高性能多孔材料烧结设备、全进口精密数控车床、CNC、线切割、机器人激光焊接平台、氦质谱检漏仪、Keysight系列测试设备与自研高精稳技术导入设备。配置 FloTHERM、ICEPAK、FloEFD、SINDA/FLUINT等涵盖器件/模块级、系统级、环境级热分析软件。
经潜心研发,格熵构建了一套以独特底层技术机理为基础的高效传热技术理论体系,以特殊工艺方案与自研高精密成套设备为支撑的产品体系,以及覆盖民用、工业、国防军工行业的应用体系。技术上突破了现有市场上热管产品的传热极限,产品上能转化出解决行业痛点、具有一定产业颠覆性、具备足够性价比优势的产品,应用上多领域覆盖,建立了多方面的竞争优势。
截止发稿前,目前格熵热能已布局和储备了发明专利近百项。在短短的两年中获得了由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体系内创投机构培富基金的天使轮和Pre-A轮投资。
成功攻克“卡脖子”技术,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经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相关专业团队测试和研究,发现基于ATP技术研制的环路热管具备kW级热量、500W/cm2级热流密度、大于5米反重力、大于10米远距离传热能力,不同工况下系统典型传热热阻为0.002K/W。格熵热能产品最大传热能力、最高传热热流密度、远距离和反重力传热能力、传热系统温度均匀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可全面对标代表NASA体系最高水平的Northrop Grumman公司、代表Roscosmos体系最高水平的Lavochkin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及代表ESA体系最高水平的Airbus D&S。
作为国内领先的航天器热控解决方案提供商,格熵热能建立了全产业链的自主生产保障能力,其中槽道热管具有完整的产品型谱。其中自主研发的航天环路热管、航天槽道热管、柔性热管、平板热管等产品可靠性获得了航天领域热控专家的认可,在爱因斯坦探针计划、中低轨星座计划、各类商用卫星等型号任务中,格熵均参与其中。
未来,格熵将在卫星互联网领域重点布局,提供对标SpaceX starlink的结构热控一体化产品体系,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航天技术融合民用,助力双碳目标完成
目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全年耗电超千亿度,其中基站电费是主要能耗部分。而基站的能耗主要是设备能耗和空调降温能耗,两者合计耗电超过基站耗电的95%,其中空调耗电约为基站耗电的50%。空调作为基站电费能耗的主要设备,其作用是维持室内温度在35℃以内,在控温层面如果有高效、节能的新方案,或将大幅降低基站电费,从而帮助公司节省大笔运营成本,并且践行国家实施碳中和的国家战略。
为此,格熵热能将航天技术转民用开发了密闭空间换热器EX-JZRK-4K/a产品,通过在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一年时间的测试,由第三方采集的数据可以看出,该产品可大幅降低基站能耗。根据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运营维护部出具的一份联动测试报告显示:在8月份高温天气为主的情况下(30℃以上)、在控制基站温度不触发高温预警的前提下,节能设备与空调联动时的日均耗电量,与空调单独运行时日均耗电量对比,节能率为63.58%。;而外部气温低于30℃时,基站内无需开空调,节能率超过85%。
格熵热能革命性的技术发明未来将在国防军工、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向开发不同的产品,完善多领域的产品系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图片由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