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大食物观,对不少人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其实,早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此后,在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以及多个中央重要政治场合上,大食物观都被反复提及。至此番党的二十大再次专门强调大食物观,在顶层设计层面,大食物观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概念,未来,全社会都要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大食物观,是相对传统“粮食观”而定义的概念。与以往人们的饮食以面粉、大米等主食为主不同,大食物观强调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说白了,大食物观拓展了人们的食物来源,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实质上是引导国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转变,最终达成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
从古至今,“吃”都是人类最本质、最原始的需求。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等俗语俚语,也都说明了中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
但吃也有不同的水准与层次,当中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开始追求更有质量的饮食与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全社会的食物观已经在发生转变,树立大食物观可说是应时而动、因势而为。
说到底,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是在守住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在全新的社会语境下,对人民饮食结构与习惯的一种重塑,其关涉每个国人的生活质量,也体现着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未来,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与战略布局,为大食物观创造安全高效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