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套套竹纤维餐盒从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下线,销往国外。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竹子种类、储量、技术水平和贸易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发布了《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其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用小竹子来支撑全球“减塑代塑”事业,为环保和可持续提供“竹子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古到今,竹子为许多人所喜爱,它生长速度快,3到5年即可成材,成材之前“可咸可甜”用于食品笋加工,成材之后“可固可变”用于建筑、家具、纺织、造纸和交通等多个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竹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生态功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碳捕集碳封存复合系统。”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王戈一直致力于竹纤维的加工和利用,在他看来,“竹材是高效廉价的碳封存体,推广使用竹材制品,固定在其中的碳就基本不再释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中国科技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国际竹藤中心的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帮助企业优化工艺、改进自动化生产线,联合制备出了环保安全的竹纤维餐盒,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绿色转型需求。
国际竹藤中心博士研究生陈晓怡全程参与了竹纤维餐盒的研发,她说:“这种竹纤维餐盒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综合性能优良,为替代塑料制品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那么,竹纤维环保餐盒废弃后是否需要生物降解?对此,国际竹藤中心副研究员陈复明说:“针对植物纤维容器材料使用时需要强度和耐水耐油、废弃后需要快速降解之间的矛盾,我们利用微纳气泡技术,大大提高了竹纤维的降解效率。”
不只是小小的餐盒,竹子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有很多,其中就有“中国名片”——中国高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百折不挠的特质自古以来就为人所赞颂。国际竹藤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竹子因其自身特殊、多尺度的精巧结构,具备了较高的强韧性能和阻尼性能。
能否将竹材结构仿生应用于高铁、地铁、轻轨等交通轨道的车辆车厢底板?国际竹藤中心博士研究生韩善宇回忆道,一次偶然机会,我们团队到福建和其昌竹业有限公司开展试验时,看到公司满车间生产的竹木集装箱底板销往国外,大家开始有了想法。
要想让竹子应用于高铁车厢底板并不容易,需要同时解决轻质高强、耐磨阻燃、减震抑振和耐疲劳等挑战,综合性能还要满足高铁的几十项指标要求,而且还要成本可控,有市场竞争力。
经过近3年的持续攻关,国际竹藤中心的科研团队和福建和其昌竹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出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底板,并通过了相关上车测试和第三方检测,相关科研成果也受到了材料领域知名国际期刊的关注。
从环保餐盒到高铁底板,小竹子也可以有减碳大作为。国际竹藤组织东道国事务部主任傅金和表示,从科研成果到企业实践,再到国家行动、全球倡议,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充分挖掘竹子的价值,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刘发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