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电影《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上映,因精良的艺术品质、真挚的情感表达和震撼的视听效果,成为大众观影的热门选择。三部曲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创作者以恢宏视野建立严谨的编年体叙事框架,全景式、多维度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峥嵘岁月。影片出场人物多达200多位,其中既有领袖将帅,也有无名战士。多维度、多层次的人物设置使个体命运和时代风云交相辉映,为观众展现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让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作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主要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从决策出兵,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第一、第二次战役这一阶段的内容。故事从1950年春天开始讲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梳理出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干涉朝鲜内政、美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入朝美军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以及党中央决策层艰难抉择,最终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脉络。这些内容真实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的复杂形势,以及对侵略行径的强硬态度与捍卫和平的坚定立场。进入战争阶段,影片循序渐进,条理清晰地呈现三场战斗的爆发始末以及战略特色,凸显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战场、陌生敌人的灵活机动、机智勇敢。
在宏阔的叙事框架之下,《志愿军:雄兵出击》塑造了一组鲜活立体的人物群像。创作者以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作为人物线索,让观众通过他的视角,像朋友、战友、亲人一样,一步步地走近每一个角色,认识每一个平凡伟大的英雄——38军军长梁兴初是一员骁勇善战的虎将,却为了减少伤亡耽误了军机;刚参军的杨三弟深陷战友牺牲的痛苦之中,害怕震耳欲聋的轰炸声;倔强务实的归国军工专家吴本正为了缩小我们与美军在装备上的差距,而承受巨大压力,变得急迫焦虑……正是这些接地气的情节描写,让观众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甚至牺牲生命的中华儿女,既是钢筋铁骨,又如我们一样平凡,只因心怀坚定的信念,才以钢铁般的意志在战场上前赴后继,保家卫国。
创作者还在艺术呈现方面下功夫,通过蒙太奇剪辑手法,对家国情怀进行诗意化呈现,为硬核的英雄主义精神赋予延绵激荡的历史回响。比如,在展现松骨峰一战时,影片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穿插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在联合国发声的影像。一边是三连战士为抵挡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用血肉之躯坚守阵地,一边是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会议上铿锵发声、严厉控诉。又一轮轰炸之后,战场上三连连长戴如义问:“还有活着的没有?举手!”松骨峰的焦土中,一只只手缓缓举起,镜头最后定格在伍修权在会场发言前那只高高举起的手上。两个历史瞬间交错,情感浓度叠加,将故事推至高潮。其背后是一脉相传的民族风骨,犹如影片中松骨峰上的那棵松树一样,历经战火、屹立不倒。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志愿军:雄兵出击》真实动人、饱含深情,有筋骨、有情怀、有温度地呈现志愿军将士们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勇于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展示抗美援朝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发挥了宏大历史题材创作应有的文化职责与历史担当。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1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