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山水社会”话题引发思考
2017-01-05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

 
点击进入下一页
论坛嘉宾合影

  中新网12月29日电 近日,伴随“山水社会——测绘未来”巡展最后一站在北京落地,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山水社会:一般理论及相关话题”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论坛由王南溟发起,邀请到常培杰、戴志康、邓小南、范迪安、刘守英、渠敬东、邵亦杨、沈语冰、孙向晨、王纯杰、王铭铭、应星、张圣琳、朱青生众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山水社会”的议题。

  论坛由此次活动的发起人、评论家、独立策展人、艺术家王南溟主持。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小南首先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谈了自己对于山水的理解,认为水墨山水反映了中国人的天下观、宇宙观,也体现了人文学科的体悟与格局。“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山和水固然有别,但古往今来无论在诗词还是画作中,山水又是浑然一体、不分不离的,连接这一切的是自然。山水画作的精神不仅在其浓厚的气韵、诗意和情境,也在于其自然之性、造化之功。今天的山水又承载了更多的话题:自然、生态、审美、情感、依山傍水的乡村景观、文化根脉的延续与断裂、乡愁的萦绕与寄托……从旅游经济到生命意义,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山水似乎包容了整个社会。正因为如此,“山水社会”的话题在历史与当代、社会与人文的领域中都有切实的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认为:“山水社会”是一个叠意的题目,将本来从属于不同领域的题目放在一起讨论,会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范迪安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的展示,指出在近年来的艺术创作中,山水又重新成为了一个主题。当代的山水创作与传统的不同就在于,这些山水作品不再是游身于自然的想象,而是更加赋予了其对现实的思考。这种思考又是一种“反身叙事”,一方面投入其中,另一方面又抽身出来,于情境的在与不在之间,有距离的关照、思考、批评。在邓小南与范迪安的致辞之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环节。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王铭铭做了题为“《山海经》的广义人文关系及其本体论启迪”的报告。他指出,《山海经》的内容包括了“物的存在”、“神的存在”和“人的存在”三个层面的存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人与物、人与神、人与人这三种关系,而《山海经》提供了一种对这三个关系中国式的处理。

  艺术家、策展人王纯杰介绍了“山水社会”议题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的缘起与发展。三个艺术家扣人心弦的艺术作品促成了“山水社会”这个想法的诞生,分别是倪卫华的摄影作品《发展是硬道理》、梁越的摄影作品《放心》和王南溟的水墨影像《拓印干旱》。 “山水社会”体现的是当代艺术对社会的介入,如何让美术馆成为一个讨论社会议题的场所成为美术馆同仁的重要课题。“山水社会”的展览和讨论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因为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人、关乎人类未来的议题。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所长张圣琳带来了题为“青农深耕,人文农创:台湾大学跨领域教育的社会创新实践”的报告。她说古往今来的青壮年对于自己的生涯认同都是繁华城市的、奔波忙碌的、追逐机会的,而与山水农乡的社会关系却是不断变化的。如何让青年人深耕于山水农乡,如何通过动态教育的过程,使每个年轻人成为社会山水之间的产品,便是摆在眼前的研究课题。这种社会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翻转城乡关系,从城乡二元对立的现实中建立新乡村认同的城乡联结。

  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历史学系朱青生做了题为“找到自主的思想: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十年思考”的演讲。他回顾了刚刚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的盛况,进而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艺术长期受到西方的引领和压抑,如何才能走出中国艺术自己的道路?朱青生指出,过去认为,当代社会是一个资本主义统治之下的景观社会,这一说法是居伊•德波在面临着一个资本控制、权力控制的社会时提出的。但是德波的时代没有互联网,媒体形式的巨大变革使得景观社会已经成为了过去时,自媒体时代开启的是景色社会、山水社会。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学系渠敬东以“山水与现代中国的精神危机”为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渠敬东从精神气质的角度理解山水社会不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应星的发言更强调山水与江湖在形态上的区别。两位社会学家的发言之后,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带来了精妙的艺术解读,他报告的题目是“大烟囱的尴尬:莫奈如何协调现代工业符号与风景画的惯例”。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做了题为“美丽山水下的贫困:价值发现与分享困境”的报告。他以西藏林芝巴松错边的一个村庄为案例,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分析了其经济发展与山水开发之间的悖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对渠敬东的发言做了补充,介绍了西方的精神是怎样塌陷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从艾未未和徐冰的装置艺术谈起,展现了当代艺术是如何展现现代风情的。她认为,当代艺术是可以介入社会的,是可以从思想上介入社会,并进而改变社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常培平博士以“当代艺术中的历史感及其形式:以‘物性’为中心的讨论”为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在主题演讲环节结束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创办人、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致感谢词。他回顾了自己从求学到从商,从地产商到文化商人的人生历程。他指出,无论城市建设,还是社区规划,文化一直是其思考的重心。站在社会角度,引进艺术介入社会建设,落实的是其推动社会进步、构建新生活方式的理想。戴志康认为,美术馆应该成为社会的现场,艺术应该成为研究社会文化的跨学科桥梁。不管是艺术家或者其他人文社会学者,还有企业家,都应该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本着真、善、美的追求,去做新社会形态的建构者。

  “山水社会——测绘未来”展览是2015年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项目。在论坛举办当天,“山水社会”巡展同时落地北京,在山水美术馆开幕。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与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进行对话还是首次。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社会本是不可分割、互通互融的。共同举办“山水社会:一般理论及相关话题”论坛,是一次对话、合作的成功尝试,对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共建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习近平总书 团结起来,共同驱散疫情阴霾(和音)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人民论坛)

上一篇:专家:中国乳业亟待借助互联网完成转型升级
下一篇: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有利经济发展(热点辨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