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敬:太康锅炉创始人
2020-04-19 22:10    来源:高端在线民情调研    点击:

 
刘学敬:太康锅炉始人
高端在线民情调查员:赵祚令  李月仁
 
[高端在线独家报道]近30年来,在豫东古城太康县城乡,人们到处传颂着一个传奇人物,凡是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任劳任怨,能吃亏,能吃大亏的精神所感动,他就是著名的中国锅炉之乡太康锅炉产业始祖、模范共产党员——刘学敬。

      为什么在太康县干部群众中,每提起太康走向世界80多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产品“银城牌锅炉”时,人们无不伸出拇指夸赞这位敢想敢干又足智多谋的锅炉创始人呢?这里边的蹊跷又在哪里?

一、苦难的童年

      1939年冬,正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艰难的岁月,在豫东平原上,善良的人们流离失所,到处可见人心慌慌,四处逃难的百姓,随地都有饿孚尸骨;天上常常可见日本人的飞机,地上国民党抓壮丁、日本人抢粮,更有土匪、汉奸横行乡里!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位于太康县最偏远的四县交界处的张集乡刘庄村,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一个顺口溜:“鸡鸣听四县,就数张集乱,昼夜有“恶魔”,百姓盼平安”。在这运乱贫困的土地上,这年腊月的一天,刘学敬就出生在张集乡刘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中。

      时局造英雄,环境育人才。这话颇有哲理,居住在偏远的刘庄村中的群众,自古就勤劳善良,纯朴诚信,团结互爱,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更显现出了人们的互助团结和共同“护家攘外”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史以来刘庄村都是出豪杰英雄的地方,从未出过汉奸、叛徒!由于人们团结互爱,家家户户都拥护共产党,所以刘庄村很早就是共产党和地下革命工作者,共产党员名人活动的良好场所,刘学敬父兄都是早期参加革命,其父亲刘长顺在“拉锯战争”中就是农会副会长,土改后带头成立互助组,1952年出席省劳模,受到省长吴芝甫亲切接见,行文全省表彰,堂哥刘学仲,是农八17师,医院最早期院长,表兄杨成秀解放西芷时连长晋升团长,在解放拉萨时,光荣牺牲……。大哥刘学贞曾担任我党地下情报员,民兵担架队长等,刘学敬在父兄亲人的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勇敢勤奋,诚实坚定的作风。他两岁时便随父母去息县逃荒要饭,7岁时,流浪五年,才返回家乡;遭受的苦难可想而知。自古苦难育人才,压力出才干,1947年刚满8岁的他,当地正处于国民党残余势力恶毒反扑,正是国共大拉锯战争年代,刘学敬配合父兄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充当父兄的情报员,每天上岗放哨……。

      该村有这样一个真实传奇的故事,战争时期,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我军叶飞率领部队攻打开封受阻,伤员急须疗伤!叶飞急行军转移到刘庄村中,在这里安全隐蔽休整,补充给养,弹药他们共住三天,临走时,安排民兵刘学贞等4人,给村里留下了陈德元、宋登州等7名身负重伤的重伤员,隐蔽村里养伤待命接受任务后,刘学敬全家人和群众像对待亲人一样养护七名伤员。每逢得知敌人袭击时,还需把伤员用平头车推拉到野外青纱帐或安全的地方隐蔽起来,刘学敬跟随大人帮助大哥常常去给伤员送吃送喝,由于当时只有中药医治,不到半月牺牲6人,副连长宋登州康复后归队,走前,共同殡埋六位烈士,民兵到坟前举办哀悼后泪别。

二、亲历日本鬼子血战刘庄记实

      刘学敬自幼聪明过人,记性超群,他至今已是81岁的老人乃对父兄参加及自己目睹亲见那场激战的真实事迹记忆深刻。

      1945年10月,国民党第47军第一师进住淮阳,接爱日军投降和打击不愿投降仍进行猛狂挣扎的日军。我军将领魏凤楼率部转战于太康县东南淮阳县黄路口地域,任务是打击日军和接受投降的日军武器弹药。

      10月上旬一天上午,我军将领魏凤楼带领部队官兵便衣轻装从四面八方进入红色老区刘庄和周围4个村庄中隐蔽埋伏,担任刘庄村保长的赵明岐也身不由已,他听从不穿军装便衣带枪的人指令,当时他也分不清是国军或是共军,只知道是打日本鬼子的队伍,慌忙到各村去派饭;官兵们在各村中间吃饭,饭后分头休息,日落后人脚刚定时,开始集合,看样子是要去夜袭日军,他们大约总兵力不足200人,共有三架机枪,战士们多是肩扛长枪,大都是“汉阳造步枪”和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长枪,骡马最多十几匹,出发前,战斗部署是留守4个兵,为首的人瘦高个子,名叫马文啓(外号:马奇),负责监视几个保长外出,部队任务是去淮阳县的黄路口偷袭日军和抢夺受降的武器、弹药。原计划偷袭成功后,仍返回刘庄吃饭休息,当时指定分工刘学敬长兄民兵队长刘学贞、梁心端、赵连啟等10人,组织民兵担架队负责运送伤员,当晚一切安排齐备,部队就悄悄出发了……

      结果,据刘学敬听父兄讲,当夜鸡刚叫头遍,就听见四周枪声连响,原来是我部队因敌人火力强大,偷袭不成退回到幽王固陵居高临下,火力抗击前来追赶的日伪军,因敌众我寡,最终我军阵地失守,又退返到刘庄村内,群众基础好的我红色老区刘庄村东六亩地芦苇,大坑继续抗击追赶来的日伪军,战斗异常惨烈,枪炮声比过年鞭炮声都强烈,我军战士的喊杀声、军号声清晰能辩,激烈的战斗没打到天明,日伪军害怕中了我军埋伏,又害怕我大部队赶来,就狼狈地逃离远遁而去……

      战斗刚结束,在刘庄负责留守的马奇四人,立即召集原计划好的民兵担架队长和十多名青年民兵,首先到崮陵坡上查看寻找伤亡人员;他们听崮陵两侧村内知情人司金贵、赵云清讲到:日军死了十多人,他们用白色尸首袋子装上死尸,用车拉回去了……。民兵们返回刘庄查看,这个四亩地大草坑内共死亡9名,全是我军将士,马奇等四人仔细查看后,面熟都说不出名字来,四人痛哭一阵,而后,脱帽三鞠躬,回村后,又特别安排刘学贞等10人,用担架把烈士抬到幽王崮陵古寨海子南岸分别软埋了九个小坟头(至今尚存)。后这九个小坟头成了翻身农民及周边10里远近各学校清明节悼念革命烈士的地方……

      常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时年仅七岁的刘学敬,当时,看到兄长和村民们挥泪掩埋九名烈士时,他也和大人一样用铁铲子埋土,大人鞠躬落泪,如今他讲起来仍很悲痛!
两次战争,英勇就义,埋在革命老区刘庄村南幽王崮陵共有十五名革命烈士,刘庄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永远怀念他们!2019年,刘学敬带头已组建“烈士陵园修建协会”,向县政府递交了申请报告,李锡勇县长当即批复了50万元的申请。这件事令他感到很高兴。

三、红旗下沐党恩,坚定革命信念,一切听党指挥

      1946年秋天,日本鬼子投降后,形势好转,刘学敬的叔父,刘长容私学堂教书,可怜他这个衣服烂,聪明勇敢的7岁多仍不能入学的小侄儿,就主动把他领到学堂里读书识字。受过苦的农民孩子,知道用功学习,他从7岁读《人之初》到1949年,他饱读了《五经四书》和《上、下孟子》等诗书后,全国受苦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晴天霹雳响,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红色革命老区刘庄人民在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各项建筑和发展迅速,村里很快建立了公办学校,村中学校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刘学敬也随之转入“公办学校”读书,入校后刘学敬学习更加努力,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来到学校,首先扫地、擦黑板,他被老师选拔为学生班长,很快加入了少先队,成为少先队长。

      刘学敬高小毕业后,被群众推选为农业社现金会计,在一九五七年刚刚十八岁就被领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工作,担任太康第九区办公室干事,从此,刘学敬事事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更加拼命;不论寒冬下雪北风刺骨和炎夏酷热难奈;他都是步行上班早出晚归;由于他敬党爱业,后由太康县第九区转人民大公社时,很快被党组织提拔为公社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到体制改变时提拔为区辖多家二道公社时被调任为马厂区委秘书;公社副社长等职务,刘学敬成了提拔快,领导信任,最有才华、乡干部中最年青吃财政工资的优秀干部,领导和同事背后议论说:“刘学敬将来前途无量”……。听到这些话更加坚定了刘学敬的跟党走的坚定信息。

四、服从革命需要,听党安排,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  

       1970年底,上级领导看中了刘学敬的才华和敢闯敢干革命精神,“暗示”他弃政从企;名誉上安排调他转为“太康县食品公司”工作后,当即又借调他去符草楼公社创办工厂,刘学敬果然不负党恩、不负众望,他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昼夜拼搏在一起,与工人同吃同住在工地,当年,创办成功了“周口地区第一汽车配件厂”,生产蒸蒸日上,产品畅销省内外,成为“周口地区公社手工兴企业之花”、“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自此,县委领导和各级党委都选中了刘学敬这个人才,在1976年1月,县以下又划出张集新公社,县食品公司经理时玉栋要他回公司,符草楼党委强留后又从符草楼调到张集新公社,张理聘社长说张集是你老家新公社西头一片荒废的窑厂地5亩,党委是给你筹划的建厂地,命你去那里创办工厂,刘学敬听的安排,立即去上班,如今成为太康锅炉产业发源地。

      刘学敬的口头禅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党培养了我;我不能给党讲价钱,黄金有价,良心无价”,共产党救了我,我干什么工作都要讲良心,要对待起党和国家。时刻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就这样,毫无条件的从政府机关搬到了新战场——张集窑厂。刚到窑厂,举目一望,刘学敬大吃一惊,别说厂房,眼前仅有白茫茫一片荒地,大约有五亩多地和一个破窑洞,窑洞里又看见几只黄鼠狼乱窜,还有黄鼠狼刚拉来吃剩下的一地带血的鸡毛,外边一望无际的荒地里连个兔子屎已找不到了……。
看到这些,刘学敬确实有压力,感觉肩头和心里沉甸甸地,鼻子发酸,但刘学敬他没有怨言,立马带人打扫窑洞,人员多不够住,就新挖地印子在地面上塔棚子,缺木料和板子、钉子,怎么办?刘学敬想办法去向大队、生产队借用,跑遍几个大队,“我以后还钱还物”!……,他拍着胸堂又向人家保证说:“工厂建成,产品卖后还账,如工厂还不上账,刘学敬个人绝不赖账!”就这样,全是靠刘学敬个人威望,他个人向大队和个人写上借条,群众都知道他这个人老实憨厚,日后不会不还钱的,所以很快借来了木料、钱、物等,仅在他的老家刘庄他就打条借到2.8万多元现金,刘学敬个人又拿出1万2千元现金,在司庄,仅司金影一个人,就资助现金6000元,就这样,在白茫茫废地上,刘学敬带头用破砖头垒起了两盘“红炉”,找人买了台焊机,从“两盘红炉起家”开办了社办企业,他首先着手生产农村农业生产急需用的、铲子、镰、锄头、抓钩、压水井等,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产品非常畅销。

      刘学敬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要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他的远大理想。他看到国家急需的产品是锅炉,他开始研发生产锅炉,先是小型急用的锅炉,为了钻研锅炉生产技术,他和职工常年战斗在工地,有时他外出参观学习,一去都是十天半月,眼熬红了,人累瘦了,嘴上起了水泡,常常几个月不进家门,爱人牵挂他,就来工厂看他,见到他脸黑瘦黑瘦的,嘴上起的大水泡,她心疼地落下了眼泪,泣不成声,嘴里哽咽着说:“孩他爹,您俩月不回家,咱瓦罐里我给您攒的几十个鸡蛋也坏了,床下面留的两个大西瓜也放烂了,您不顾孩子,不挂念家,我心里总挂念你呀,我怕您累坏了?你看你这样子吓人……”。见妻子这样!刘学敬深情地咧住嘴说:“孩他娘,苦了您啦……我这里忙,白手起家,我得带头干呐!”妻子看看周围的工人,一个个都满头大汗地干活,又听到刘学敬这坚定的语言,又看看刘学敬态度欣慰地说:“老刘,您放心干吧!我知道了,我支持您……”……。

      白天劳累一天,晚上住进窑洞,闷热不说,蚊子乱飞,叮得身上奇痒难忍,同志们向他反映说:蚊子多的没法睡,他回答说:“小小蚊子算得了什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董存瑞!他尽管嘴上说,心里还是心疼大家,为了对付蚊子他找来了艾叶、柏枝、洒上6.6粉,点火烧退蚊虫后再睡。刘学敬就是这样靠智慧和实干带出了一班特别能干的队伍,    共同战天斗地,促使企业蓬勃发展。

五、乘改革开放东风,刘学敬靠实干创锅炉走向世界一个响誉国内外的“中国锅炉”之乡

      1976年3月,刘学敬由露天两盘“洪炉”打铁开工,到第二年就生产出了钢板锅炉畅销本地。为开发新产品,并提高产品质量,1978年3月,刘学敬带领技术骨干和中国船泊总公司713研究所联合设计制造出了球型夹层蒸汽锅,又很快畅销省内外。他刘学敬技术攻关的理念是:“不做500强,要做500年,要为人民服务500年!”他还向清华大学热力系求助,带人上济南、武汉、开封、郑州四大锅炉厂参观学习,苦心钻研新技术,联手开发新产品,从而使最初的“张集炊具设备厂”,一跃成为能生产国家C级蒸汽锅炉的太康县低压锅炉厂,并被周口地区定为重点企业。1985年刘学敬晋升为工程师,经济师、政工师。1994年,刘厂长先后又晋升为高级总工程师、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多次被评为县、地区优秀企业家、河南省先进工作者,连续10年当选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县人大常委等职。省报、省电视台以《茅草窝飞出的金凤凰》为题,多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多种报刊杂志也先后争相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刘学敬成了名人,被群众称为“太康县锅炉始祖”等称号。可他这个老党员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刚正不阿”等优良作风,1994年他刚刚54岁就主动让贤,培养年轻接班人张俊领任厂长,自己仍做总顾问和后盾,支持和帮助年青人向生产国家B、T级锅炉进军。

      2009下半年,刘学敬凭着丰富的锅炉生产经验,为培养关爱下一代,又到县产业集聚区协助儿子刘宗清兴建起“国家级锅炉制造厂”、“神风锅炉厂”在他的努力拼搏下,“神风牌锅炉”质量和品牌升到最高级!于是全省第一家“河南神风锅炉有限公司”就诞生了!这就是太康县被命名“中国锅炉进入锅炉之乡”的支柱产业,系列锅炉产品和“神风品牌”锅炉的基础和影响形成的,这品牌锅炉很快闻名全世界!产品畅销到全国及至全世界80多个国家中……。

      2010年起,刘学敬和他的工厂从国家定点生产C、B、T步入锅炉最高品牌A级制造,由独家生产、年产值千余万元扩建为20多家股份公司的锅炉企业集团,年产值近40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连英、美、俄罗斯也有太康锅炉进口。现在仅入驻县产业园区的锅炉制造企业就有18家,在乡镇还有4家,从业5000余人,组建起2000人的锅炉销售大军。使太康确不愧“中国锅炉之乡”的盛名,而刘学敬更不愧为“盛名”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不愧为太康锅炉第一创始人——太康锅炉始祖。

六、刘学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受委屈,仍投身领建“革命烈士陵园”

      还值得一提的是:刘学敬,这位“太康锅炉”的制造始祖,为锅炉升级呕心沥血,建树奇功,30年上交国家税金2000多万元,15年,创建出大小20多个锅炉厂,6大锅炉公司,上交税金巨大,无人能比;1986年被县委、县政府就命名表彰为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的农民企业家,又确实担任过区委秘书、公社副社长和25年的一把手厂长,30多年来,都是与工人同工同酬,可到退休时不但无干部待遇,甚至连一般职工的养老金都未能享受。只是2008年县劳动局丁副局长同情理解,给他办一个“自费交3.6万元,每月仅领424元”的养老金。原因是刘厂长办退休时,劳动人事部门找不到他的档案,食品公司说档案被乡镇企业局调走丢失。就这样,刘学敬这个如今已80多岁高龄的“非凡”老人,一位有着63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竟不声不响,无怨无悔,甘愿吃亏、吃大亏!他说:“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能吃亏、愿吃亏,不能计较个人私利!只有吃亏才心安理得,才知足常乐。把自己这份应得而不要的报酬全当是缴了党费或捐献给太康人民!”可见这位“模范共产党员”、“太康好人”刘学敬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尚,胸襟是多么博大,对党的事业又是多么地赤诚!真值得邑人乃至国人们扼腕兴叹、肃然起敬!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至今未忘少年时期敬仰的革命烈士们!没有忘记他记忆中的,他村中两次战事所英勇牺牲就义,埋在革命老区刘庄村共有十五名革命烈士。至今,他仍然还在动员号召群众引领,大家捐资修建陵墓,建立“革命烈士陵园”!让刘庄人们和群众永远怀念他们,千秋万代,传承烈士的精神。

      当笔者询问刘学敬说:“您已是80多岁的老人,每日仅有414元养老金,生活费也不够,为啥还要建”烈士陵园时”,刘学敬爽朗坚定的说:为教育青少年珍惜今天幸福,不忘烈士先进事迹,让英烈们的伟大战斗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也是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故此我刘学敬还要为革命烈士修建纪念陵园时我还要再捐献出平生积攒的一万八千元现金作为我的特殊党费,同时刘学敬还说:我为响应习主席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中华民族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伟大精神流传后世,千载万代永远承载流传下去!所以我刘学敬带头捐款组织人员筹建“烈士陵园”。刘学敬要建:“烈士陵园”壮举得到了当地人民支持,得到了刘庄群众支持!很快又得到了时任太康县县长李锡勇同志对刘学敬伟大胸怀和革命精神欣赏很支持,李县长亲笔拨款二十五万元,并责成有关单位领导们支持帮助刘学敬建“革命烈士陵园”,我们盼望刘老最后一个美好愿望的实现!盼望革命红色老区“刘庄烈士陵园”早日矗立在天地之间,早日牢记在人们的心目中,千秋万代,让光荣革命传统,伟大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早日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毛泽东抗美援朝军事电报在太康时续展受热捧 中国锅炉之乡太康锅炉出口朝鲜举行合作项目签 毛泽东抗美援朝军事电报在太康时续展受热捧 毛泽东抗美援朝军事电报在太康时续展受热捧

上一篇:中医亮剑全歼瘟疫病毒 任连智博士研发《抗世纪病毒制剂》药理论
下一篇:“云培训”课程:专家讲解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