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将“国家科技奖”种到田间地头
2019-12-04 09:55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

 

 王迎所在的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泰山林科院)位于泰山脚下,绿树掩映,曲径通幽,拜访者需要把车开到附近,小段步行到这里。但自从成为科特派之后,这位长期蛰伏林间的科研者却很少在此办公,距离泰安市区近80公里的宁阳县东疏镇成了他的新战场。

  东疏镇百姓记挂着他的好,每每遇到,亲切地让让:“王教授,到家里坐坐吧。”乡亲们眼中,这位“从市里来的大专家”将大家伙儿闻所未闻,甚至有些排斥的泡桐树种到自己的家门口;从最初的几百棵、几千棵,到后来变成了几万棵,泡桐连接成线,成片,直至“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赖以为生的“摇钱树”,这让人想不到。

  泰安市科技局副局长陈世昌了解王迎的付出,“身为科技特派员,王迎将自己参与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移植到老百姓的土地里,让农民兄弟脱了贫,致了富,这贴合了科特派的本义。”

  种树,王迎一口气干了4年。

  这是“雪中送炭”的一笔钱

  57岁的泰安市东疏镇潘茂村农民杜玉振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他老伴身体不好,女儿出嫁外地,多重因素拖住了这个贫困户。王迎的出现为杜玉振带来了希望。3年前,经过再三做工作,老杜勉强同意将自家口粮田腾出了两亩地种上了泡桐,出人意料的是在年底便换来了1.6万元苗木收入——老杜说,这是“雪中送炭”的一笔钱。

  长期以来,在东疏镇,许许多多像杜玉振一样的农民兄弟固守传统,执迷于轮番种植小麦和玉米,“哪怕不赚钱,也不至于无饭可吃”。

  位于山东南部的东疏镇属平原乡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重要的产粮区和桑蚕生产基地。经验,让这里的农民“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而这也造成了初来乍到的王迎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发展点什么能让老百姓接受呢?

  屈指算来,王迎已经在林业科研战线沉浸了36年,农林复合经营、植物新品种培育、林业标准化、林木种苗等领域是他擅长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清楚什么样的种苗容易培育,什么样的林木适合这里的土地,什么样的品种受市场欢迎。

  身份转变,面对新战场,王迎十分清醒:无论干什么,不能脱离自己的本行——林木。顺理成章的是,自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以下简称四倍体泡桐)便成为王迎的首选。

  2016年初,王迎正式进驻东疏镇,此时的田间地头已尽是青青麦苗。让农民兄弟除掉麦苗,种上不熟悉的泡桐,哪怕是“高科技品种”,他们也一万个不情愿。

  想了几个晚上,王迎硬“憋出了招儿”:先实验,后推广,自掏腰包“兜底”——保证每亩产出4000元以上,不够我自掏腰包给你们补贴。这时候的王迎,心里有底,但也做好了“兜底”的准备,“农民种一茬小麦不容易,让他们不折本才能树立威信”。

  苦心人,天不负。这一年的四倍体泡桐尤其“争气”。

  年初埋下10厘米长的种根,年底便窜到了5米高,5厘米的胸径也让人喜出望外,每亩平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保证了“实验”效果,“当年育苗,当年销售,当年脱贫”的目标初步达成。

  一年长8米高,神了!

  杜玉振种下的泡桐,并不普通,而是四倍体泡桐。

  在泰安市郊区红庙村,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这种“神奇的树”。在四周低矮作物的衬托下,一大片笔直、高挑的四倍体泡桐“独成体系”,林子的主人李强虽然年轻,却种树多年,唯独对四倍体泡桐的生长速度印象深刻,“一年可达8米高、8厘米粗,神了!”

  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的泡桐既喜光,又耐阴,其幼年生长极快的速生品性,深受人们喜爱。而四倍体泡桐更进一步,甚至被称为“速生树种中的速生代表”。

  王迎说,中国拥有46.8亿亩林地,可谓资源丰富,但由于天然林砍伐禁令,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费国”的中国也是“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在北方,杨树成为“木材危机”的解决之道,但飞絮污染、病虫严重和材质不好成为其推广的最大短板;即使是泡桐,堪比癌症的“丛枝病”和“低躯干大树冠”制约木材质量,也让试图引入者望而却步。

  用了20年时间,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以毛泡桐、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和豫杂一号泡桐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方法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泡桐新种质,并引入“科技合伙人”王迎,后者有实力,其手握14项科研成果、培育14个植物新品种、1个林木良种,有能力对新品种进行区域化改造、落地、推广。

  熟悉的人说,作为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王迎在成果落地方面确实“有一套”。

  在东疏,他将四倍体泡桐种植技术进行了“傻瓜化”改造,使得普通农民也能掌握,加速了新品的推广,也引来了科特派的“娘家人”——山东省科技厅的注意。在后者的支持下,四倍体泡桐在东疏镇潘茂村“一炮打响”,更被引入山东省十六地市栽种并取得成功。

  只有深爱这片土地,才能干出成绩

  “你只有深爱着脚下的土地,才能干出成绩。”这是王迎的感悟。

  对于东疏镇,他怀有深深的感情。那次,在宁阳与泰安往返的路上,王迎出了车祸,“断了9根肋骨”。病榻上,他一次次拨通电话,念念不忘东疏的泡桐栽培;下了病床,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赶赴东疏。那时候,他想的是“我必须对老百姓负责到底”。

  上世纪90年代,王迎在东疏包过村;2001年,他作为泰安农业产业化工作队长,挂职东疏镇副书记、副镇长,主抓的也是苗木。这就意味着王迎在施展拳脚之前,已经在此扎下了“根”——根既是科特派的“营养”,也需要科特派回馈“营养”。

  阅历成就人。这些年,王迎走南闯北积累下的人脉资源,在此次驻镇帮扶上全都用上了。

  王迎曾经上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挂职锻炼两年,并在此期间与大量国家级专家相熟,这为其参与重量级成果,后期为东疏引入资源出力不少。此外,他长期在泰安市林业局供职,熟悉基层,也为其调动资源、推广成果提供了不少支持。

  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在11月14日召开的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代表发言的王迎想到了4年来的点点滴滴。感叹之余,特意提到来自山东省科技厅的支持。

  巨野县是山东省科技厅帮扶县,早在2016年,该厅就在巨野县太平镇朱丛庄村流转土地140亩,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四倍体泡桐科技示范园。之后,“尝到甜头”的巨野有了野心,计划将四倍体泡桐种植规模扩大到5万亩,要在全省率先建成四倍体泡桐产业化示范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的巨野县有此雄心,正是看中了王迎在东疏镇的成功实践。

  王迎说,我是幸运的。这种幸运,在泰安市泰山林科院院长姜云省看来,“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赶上了”。作为科特派,王迎在基层种下“国家奖”成果,带动一大批百姓脱了贫,自己也收获了“全国优秀科特派”荣誉。他的阅历,他的努力,他的付出,支撑了这一切。

  “我做的一点点工作被肯定了,这让我既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王迎说,“我希望这是一个起点。”

(责任编辑:王蔚)

相关热词搜索:农业农村部:紧急调集农用水泵支援河南灾区抢 智能终端 千里外识别作业人员资质 嫦五太空稻秧苗“安家”田间 山东2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38岁教授成“第一

上一篇:我学者提出面向语义计算编程理论
下一篇:闪送出席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 一对一急送服务品质获大会表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